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

「你從何處來?我往何處去?」


這篇刊登在中時晚報1994/09/16 的報道中,可以了解羅大佑10多年前,在大陸採風的情況。

「你從何處來?我往何處去?」唱作近半

中時晚報 張孝勍/台北報導

  「你從何處來?我往何處去?」唱作近半輩子的羅大佑兩年前開始,有了這項來自心底,對民歌起源及作用的疑問,起因是感受到流行音樂逐漸走向死胡同的危機感。於是,他決定不假外求,也不指責現象的種種,遍讀近兩百本相關叢書,訪問北京民族音樂專家,也走訪大陸數地,有了初步的答案呈現,將在今天整個下午於台北凱悅飯店3樓宴會廳舉行「東南亞北大對決」民歌談唱會。

  羅大佑最近在做什麼?一直是愛樂者心中疑問,近一、兩年他果然背著大家私下走訪大陸,解開自己對音樂的疑問。羅大佑的好友說,羅大佑老是意圖打破市場規則,「之乎者也」、「海上花」都有一些創見,還在解嚴前經新聞局送審通過「愛人同志」,大膽用語引起當代嘩然,這會見他又有挖掘史料文化得到的音樂新發現。

  在羅大佑與民族音樂專家的訪談中發現,中華民族共有五十六族語言族群,當中只有二十三個族類是使用文字的,其他都靠音樂來溝通、傳承,也有發現指出哈薩克民族的音樂竟有部分和匈牙利民族相同,羅大佑愈探愈深也愈有興趣,今天的談唱會只是一個探討民歌起步階段,以後,還會有更多相關活動出現,甚至每年都會有場談唱會。

  今天的談唱會,內容有詩經的探討、地理與音樂的關係等,現場用多媒體方式呈現,歡迎大家打擂台,民俗音樂家簡上仁教授、趙少康、方笛、陶曉清都將出席,新聞局長胡志強也在受邀之列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中國時報記者林安寧1994/09/19台北報導】 一場號稱台灣廿年來最精采的「何謂民歌」講談會昨天下午在台北凱悅飯店舉行,由一年多不曾公開表演的羅大佑邊說邊唱邊主持,台灣音樂工廠負責人王武雄助陣演出,至於羅大佑點名邀請的王洛賓與凌穐均未出現。

  昨天現場佈置得好像一個擂台,羅大佑站在十六架高傳真電視組成的電視牆前,天花板上垂下了「東南西北大對決」、「上下古今繼絕學」、「前有古人」、「後有來者」的紅布條,全場四百餘人,包括各界專家學者,例如林金芳、林正杰、趙少康、平路、陶曉清、李文媛、陳凱倫、吳楚楚、段鍾沂、漁夫、老瓊、吳瑪琍、陳樂融及許多唱片公司人員等,現場氣氛十足,但是在長達三小時之內,卻沒有什麼「對決與擂台」的火爆,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大佑在自說自唱。

  首先,羅大佑咄咄逼人追問原本是想來看好戲的觀眾:「何謂民歌?」結果中場休息後前排觀眾深怕被點問,紛紛換位。在羅大佑口中,「民」是人,「歌」是一種文化,每個人都繼承了前人文化,同時也是後來文化的創造者,而「民歌」則來自一特定民族,是他們還沒有文字時的「書」,將所有習俗禮儀、喜怒哀樂、生活智慧皆透過民歌來傳承,是文化中相當重要的部分,它隨著世代推移不停地有變化,而原作者多已不可考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