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

在那遙遠的地方


這是一部被很多歌迷甚至文獻忽略的羅大佑的作品,而且也是羅大佑真正在大陸豐富的文化資源中,展現台灣流行文化的魅力。但是很遺憾地,雖然羅大佑調動了大量港台音樂的各種元素,但在這部電影裏,卻顯得格格不入。這就是大陸電影《在那遙遠的地方》。羅大佑不但擔任了音樂總監,還擔任了電影插曲的主唱。其中羅大佑親自演唱的《在那遙遠的地方》和《阿拉木汗》是在羅大佑所有唱片中,所沒有收錄的。

大約在1998年,筆者那時候很少聼音樂,似乎羅大佑也好久沒聼了。記得那天晚上,我在山東濟南的住處看中央電視台電影台的節目,就看到了這部電影。因爲電影開始后才調台過去的,因此開始就看到了男主人公在演唱《阿拉木汗》,覺得聲音很像羅大佑,但是不敢肯定。直到電影全部演完,看到演職人員表,才確定其中的主唱是羅大佑本尊。

其實那時候,我也不知道這部電影的男主角是張洪量,那時候我連張洪量是不是有這個人都不知道,當然也不知道女主角陳紅的名字。

但是,我對電影導演滕文驥這個名字卻是熟透,能夠歷數他的很多作品,如小提琴音樂片《生活的顫音》,陳沖主演的《蘇醒》,阿城作品《棋王》,以及白靈處女作《海灘》。但是在看這部電影之前,卻從來沒聽説過滕文驥有這部作品。

滕文驥曾經影響了我的青年時期,而羅大佑則不言而喻。這讓我對這部電影充滿好奇。

但是,很遺憾,電影無論是電影本身,還是電影音樂,都是非常失敗的。

電影使用了大陸音樂人王洛賓的歌曲,故事似乎暗示是描寫王洛賓的生平。但是,電影雖然有著非常漂亮的西北鏡頭,音樂也由港台元素的加入,但是無論從電影的故事情節,還是音樂的感染力,都不如上述滕文驥的任何一部作品。
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羅大佑雖然調用了當時香港台灣最好的音樂製作技術,其出版的唱片《情歌紀念日》也有著很高的水準,但在電影裏卻顯得非常的拙劣。

其實,這部電影除了淒美的西北景色外,一些土著人演唱的歌曲和音樂卻是精彩無比,這樣一來,港台流行音樂的淺薄就一覽無餘。筆者相信,這也是羅大佑在這部電影中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吧。

但是,羅大佑的製作並不是完全不好,那英演唱的《眼淚花兒》,不但唱出了濃烈的西北風味,而且和劇情的結合也是整部電影中最精彩的,當歌聲一起,不能不讓人動容。

相比較,羅大佑在電影中的演唱就顯出輕佻和淺薄,和羅大佑在其他場合的音樂表現,可説是有著天壤之別。

其實,長期以來,由於中文流行音樂受到台灣純熟的商業運作的影響,大陸的優秀音樂被淹沒了。這也是爲什麽台灣音樂人也承認大陸有非常多的優秀音樂人才,但大陸歌迷卻只喜愛台灣歌手和作品的原因。

在一般的情形下,台灣音樂人的強勢掩蓋了他們的弱點。但是,到了一些場合就不然,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以崔健為代表的中文搖滾。我想,沒有人敢說台灣的搖滾超過大陸的。

同樣,到了《在那遙遠的地方》,不但羅大佑暴露出本質的弱點,整個港台音樂都暴露出了弱點。

不久以前,羅大佑透露,他希望寫一部音樂劇。我不知道音樂劇和歌劇由什麽本質的區別,但我對羅大佑的這個計劃感到憂慮,因爲大陸曾有深厚的戲曲素養,雖然戲曲的演唱和歌曲的演唱不同,但是中國戲曲本身的宏大結構至少有千年的歷史,對於缺乏文學素養的羅大佑來説,要搞出一部好的音樂劇,實在是個難以獲勝的挑戰。

《在那遙遠的地方》之於羅大佑來説,可能就是未來這部音樂劇的先兆吧,我斷言,但祝福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