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

香港回歸前夜的羅大佑


[注:1997年6月30日,香港舉行了盛大的回歸中國的儀式。這一天,對羅大佑的音樂來講,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。因爲當晚回歸慶典上所進行的500万人卡拉OK的10首選曲中,羅大佑一人就佔據了兩首:《東方之珠》和《明天會更好》。

此外,根據筆者收藏的CD和VCD,當天在香港舉行的演藝晚會上,由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夫人趙洪娉所編創的《香江組曲》中,就選用了《東方之珠》,並由譚詠麟、王菲、葉倩文和林子祥演唱,包括四大天王在内的香港明星們擔任合唱。而中國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和董建華就在座欣賞。

對於羅大佑在回歸夜作了些什麽,這篇中國時報的舊文或許能回答一二。值得注意的是,當天他為香港民主黨演唱,政治意味非常濃厚。]



羅大佑為民主黨活動而唱

【本報特派記者黃秀慧香港報導】 昨夜的香港,幾乎所有星光都聚集在無線和亞視兩家電視台所舉辦的回歸秀上,只有羅大佑在夜裡十一點,為民主黨所舉辦的集會上台演唱,這是不是他的表態,他的心情,羅大佑仍不願多說。

  為香港寫下一曲「東方之珠」的他,創作生涯中對兩岸三地的變化有一顆敏感的心,不少觀察香港的情緒都化為音符,連第一任特區首長董建華夫人趙洪娉填寫的「回歸頌」裡,都少不了要唱一段他的「東方之珠」,不過在眾多為香港的過去與未來發聲的名單中,卻獨缺羅大佑一人。但是羅大佑最終還是沒有離開香港,七月一日前夕,他的人,就在香港。

  羅大佑香港的錄音室「唐樓」在灣仔維多利亞港邊一棟大樓的廿二樓,最近有人來到他的錄音室,他總不忘介紹就在窗外的會展中心:「這裡就是中英政權交接的地方」。昨天晚上六點半後,羅大佑對窗而坐,這是他在香港回歸前「看香港」的姿勢。整個晚上,他的話不多,面對一片煙雨海景的香港夜色,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在九七前,說說他對香港的感覺,羅大佑仍是望著窗外,頭也不回的說,「大家都說得太多了,這種複雜的情緒,怎麼說得出來。」

  羅大佑一直是國語歌壇裡少見對政局敏感又敢言的歌手,在「九七」對台灣仍是月曆上的一個符號時,他就進駐香港,以零距離的角度和香港一起呼吸,當了五年以上的香港居民,還和滾石唱片的負責人段鐘潭,在香港成立了「文化唱片」,「東方之珠」、「皇后大道東」都在這個時期誕生,他的香港感情之深,讓「東方之珠」成了香港的代表音符,而「皇后大道東」,也唱出香港人對未來的疑問。

  正因為這層對香港的因緣,愈近七一交接的日子,包括三台等超過五十個媒體都找上門來,要他談香港,談感想,談未來,不過羅大佑一一回絕了這些邀訪,不過他對想用他的歌的單位卻十分慷慨,他說:「從九七年的一月一日起,我就不再談九七;不過要用我的歌,一律免費,請自便。」

  ■「九七年六月三十日晚要在香港過」,羅大佑從來沒忘記這個念頭,昨天晚上,他帶著李烈在他的「唐樓」錄音室,以一個安靜的燭光PARTY,和香港一起「告別九七」,同在一室的都是他的圈內好友,包括「音樂工廠」的王武雄,華納唱片董事姚鳳崗夫婦,「真言社」負責人倪重華,以及羅曼菲等人。

  羅大佑在大片玻璃窗前搬來一架小電視,沒錯過夜色,也沒錯過所有交接過程的電視轉播,身為主人的他還不時對新加入PARTY的人解釋,電視這麼小,是為了不想擋住窗外香港回歸前的最後夜色,他的語氣感慨,沒太多表情的臉上有時閃現出一抹依戀,英方在添馬艦前舉辦告別式的過程中,他的話不多,只是定定的看著前方。

  有人說,羅大佑對香港的感情很特殊,要他談九七,像要一個資優生進大學還得通過重重考試,是不公平的;而台灣媒體想採訪他多半是「撿便宜心態,把他當成香港通,採訪完便不必去了解香港。隨著電視轉播中傳出的音符,他一句「還是聽音樂吧,再說就太政治了」,不想再談九七的原因,還是得讓他自己來解開。 (黃秀慧)

中國時報 / 1997/07/01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