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大佑當年在音樂和行醫之間掙扎。這篇聯合報當年的報道,提供了另外一面的側影。其中,羅大佑為自己的行醫和音樂,曾有一個鮮爲人知的解釋。
卸「黑衫」披白衣 向「童年」說再見
羅大佑有意到偏遠地區行醫
台北訊,以一首「童年」走紅歌壇的歌手兼作曲家羅大佑,卸下他黑色的歌衫披上白衣,成為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的住院醫師。
羅大佑說,雖然不再面對五光十色的舞台,不再有熱情歌迷的掌聲,但他對新環境和病人已很快適應了。
台北醫學院畢業的羅大佑,曾在仁愛醫院實習,他的父母、哥哥、姊姊也全在醫界服務。他表示,希望唱歌、作曲只是業餘性的,如此才不會有心理負,阻遏創作靈感。
一副墨鏡、一襲黑衣、加上低沉的嗓音,羅大佑在歌壇上有獨特的形象,仁愛醫院的同事看到他目前與一般醫師並無二致的模樣,都戲謔他「返璞歸真」。院長柯賢忠也一再問他:『真的要做醫生了嗎?』
『做那行,像那行』,羅大佑這樣說,為了避免病人認出,他特別將制服上的名字用膠布遮掩,準時上下班,重拾醫學文獻、書本;不僅如此,他表示有意做個全科醫師,到偏遠地區行醫。
【1983-08-12/聯合報/07版/第七版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