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

羅大佑:電腦是人類音樂史的最大革命


羅大佑不止一次說過,電腦是人類音樂史上最大的革命。他不光這麽說,也是這麽做。縱觀羅大佑的音樂創作史,也是一部不斷使用新樂器新科技的歷史,也可以說,電腦、科技、甚至互聯網,給羅大佑的音樂歷程中起了極大的作用。

大家清楚地記得,羅大佑在第一張和第二張創作演唱專輯裏面的很多歌,就是拿到日本去製作的。一位台灣資深音樂人對筆者談起這個現象時說,當時台灣根本沒有條件作這樣的音樂。

我們還記得,羅大佑在中華體育館舉辦演唱會的時候,羅大佑手把電子琴的那張照片,以及演唱會CD中的濃烈的電子樂。甚至,羅大佑也在CD的文案中說:“技術上的關係,使我們不得不能避免事後在錄音室內做一些修補工作,希望你能原諒這一點非絕對真實的修正。” (青春舞曲)

我們把鏡頭拉到去年年底羅大佑的最新專輯《美麗島》,其中大部分歌曲都列有電腦程式的編寫者。

這清楚地説明,羅大佑的作品,對科技對電腦的依賴是很大的。

早在1993年,羅大佑出版專輯《原鄉》那一年,曾高度評價了電腦對音樂起到的歷史作用。

他說:“我現在的音樂方式和以前完全不同了,現在做音樂其實是很靠很靠電腦的。”

羅大佑說:“電腦參與音樂工業,是在人類音樂史裏面是最大的一個革命之一。”(羅大佑林正杰《説唱中國》錄音帶)。

不久前,北京的《新京報》刊登的羅大佑的一個談話,羅大佑也談到了電腦是音樂史上最大的革命的觀點。

根據新京報的記載,羅大佑說:“我的人生正好經歷了音樂史上最大的革命,1980年代,MIDI音樂數位轉換的出現,使無論什麽聲音都可以用電子來磨合,從此,科技改變了音樂界幾千年的景觀。”

電腦的崛起,尤其是在音樂裏面的應用,徹底地把音樂製作從有錢人手里解放出來了,也不再是唱片公司老闆們的專利了。只要你願意,你甚至可以在家里,製作出《美麗島》這樣的專輯。在台灣,青年傑出才俊周杰倫,就是通過電腦走向了樂壇。去年,在政治動蕩的台灣,網友也製作了《連戰輸不起》這樣的歌曲,在互聯網上發表,猛烈抨擊了那些政客們的行徑。

不過,羅大佑對電腦科技和音樂的關係的看法,今年以來出現了巨大的矛盾,他在承認電腦對音樂帶來革命的同時,也開始指責電腦的不是。

三聯生活周刊6月份刊登的《科技太可怕》了的專訪中說:“至少我意識到科技的可怕了。1993年我在香港,當時在錄音棚裏,我看到他們把人聲取樣下來,唱得不准、節奏不准都可以修正,當時我就覺得這東西很可怕。”

對於音樂創作和製作的大衆化,羅大佑承認,小貓小狗都能製作音樂,會使得唱歌不值錢。

三聯生活周刊刊載的羅大佑說:“如果誰都可以唱歌的話,這就說明唱歌越來越不值錢了,人的情感越來越不值錢了。當有人拿到一個很好的鍵盤,一彈所有的和絃都出來,作曲就不那麽重要了。”

在談到專輯《美麗島》使用電子音樂的時候,羅大佑表示,這時爲了迎合年輕人的“語言”。

羅大佑說:“這張唱片有很強烈的電子的東西,其實搖滾樂也使用非常強烈的音色去抗拒越來越喧鬧的都市,優美寧靜的音樂可以去表現人的心理寧靜的一面,他不能去抗拒這個現實。在這個時代也是這樣的,當新的一代人用電子的聲音完成遊戲、上網或跳舞,我們得用他們能接受的語言去抗拒他,說這個不見得是對的。”

這個月的18日,北京青年周刊刊登的羅大佑的專訪中,羅大佑呼籲,音樂創作要少靠電腦。

北京青年周刊記載,記者當時問羅大佑:“事實上,您是樂壇首位公開呼籲科技威脅的音樂人,有了它,人類的情感與作曲都不那麽重要了,聲帶、語言等等都能類比,那麽怎樣才能轉變這種狀況?”

羅大佑回答說:“三個字——少靠電,讓時間來證明一首歌是否值得流傳下去,時間是惟一檢驗任何藝術品的條件。”

他說:“你不覺得麽?現在的高科技,不用人類有真實的情感、不用人類作曲,爲什麽?聲音、旋律等等都可以軟體合成、類比,人類的真實感受被一堆機器操控,這是多可怕的事情。”

從羅大佑在電腦和科技同音樂的關係來看,羅大佑不單是自我產生了巨大的矛盾,而且也採用了雙重的標準。

對於電腦和信息科技帶來的衝擊,一個小資產階級分子產生惶惑和矛盾,是完全正常的,但是,對於自己使用電腦和別人使用電腦,如果採用雙重標準的話,這應該是有問題了。

圖為1984年羅大佑手持電子琴演唱的情形: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