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

羅大佑為誰而怒


選後羅大佑舉辦演唱會,台南市開唱票賣不出去,勞駕宋楚瑜太太陳萬水發動泛藍支持者捧場。一名歌手的生命在於市場,能不能得到消費者肯定;像這樣需要政治動員才有市場的歌手,演唱會的藝術價值自然直直落,他會在開唱時撕毀美國護照,大作「政治秀」,一點也不意外。

 當年羅大佑以一襲黑衣,唱出「台北不是我的家」,轟動台灣社會,時稱「抗議歌手」,沒多久,他轉往香江發展,工作室面對珠江三角洲,他想當華人的羅大佑,不只是台灣人的羅大佑,這是他自己的定位,可是作品逐漸失去了台灣的特色,市場越做越小,他重返台灣發展,推出閩南語歌曲,仍然挽回不了劣勢,他介入政治,頻頻幫連宋造勢,大家印象中的羅大佑,不太像是歌手,反而越來越像政治人物。

 選後羅大佑舉辦演唱會,台南市開唱票賣不出去,勞駕宋楚瑜(新聞、網站)太太陳萬水發動泛藍支持者捧場。一名歌手的生命在於市場,能不能得到消費者肯定;像這樣需要政治動員才有市場的歌手,演唱會的藝術價值自然直直落,他會在開唱時撕毀美國護照,大作「政治秀」,一點也不意外。

 作為一個歌手,羅大佑算是較有政治思想的一位,可是長期浸淫在演藝圈,其境界與視野很難超越藝人的格局,他揚言因為「反戰」才會反美,但究竟是為台灣還是為中國而反戰,才真是耐人尋味的地方。

 至少他對中國的耀武揚威,尤其是國台辦五一七聲明武嚇姿態,完全是裝聾作啞,他批評美國是台海和平的障礙,卻對中國打壓台灣,充耳未聞,倒是和中國站在反美的同一條陣線上。在台海角力的過程中,他無視台灣人心聲,完全站在中國那一邊,這樣的歌手,當然會在台灣沒落,越來越沒有市場。

 許多對中國有不切實際幻想的歌手或導演,他們的內心深處,有濃厚的大中國情結,才會看不起本土化、台灣化,因而衍生反扁、反台灣,可是不論他們如何表現,還是被中國定位為「台灣來的」,一方面又離開台灣社會主流價值愈來愈遠。他們逆向而為,不但市場定位逐漸邊陲化,自己也不會快樂,當年的抗議歌手,搖身一變成為憤怒的政治吶喊者,令人感嘆萬千。

原載:台灣日報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