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

別只活在KTV裏/羅大佑文


別只活在KTV裏,是大陸雜誌《生活月刊》刊登的署名羅大佑的一篇文章。

  音樂人做的,是溝通性的工作,要把自己的經驗融入這個時代,發出聲音延續下來。有朝一日,當人們站在“羅大佑之墓”前,我希望他們看到上面刻著這樣一行字:這是一個以音樂來表達自己感情的人。我還希望,音樂家們傾注生命的作品能夠被傳承,能夠影響到一代人,而不只是活在KTV裏面。

  不知不覺中,我已經五十歲了。按照中國的傳統,這是一個“知天命”的年紀。現在的我,就很“知天命”。我創作最怕的就是“晚節不保”,最怕它違反自己當年開始做音樂時的初衷,我想通過我的創作和大家分享我們共同的成長經驗,讓大家看到現在的羅大佑和以前一樣兢兢業業。

  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必須要被抽離來看的、分裂的人。因為外人眼中看到的羅大佑其實和真正的我是不同的。“教父”這個稱號對我來說太過沉重,我只是一個時時刻刻要求以新的面貌來面對自己的人。我的音樂中會一直延續批判的姿態,這是到了什麼歲數也不會改變的,批判其實是對自身的一個反省。很多人覺得批判是批判別人,其實不是,批判是對自己最大的挑戰。批判是看“我”怎麼看這個世界,“我”有沒有說真話,“我”有沒有用自己的內心來面對這個世界的真相。

  千年之久,我終於完成了專輯《美麗島》,為什麼10年時間才做出這張新唱片,我其實並沒有設計一定要等10年。但剛剛過去的10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事情,這是改變巨大的10年。1996年發生了台海危機,1997年香港回歸,1998年的金融危機、我父親過世,1999年“9.21”大地震,2000年的世紀交替,2001年又發生了震驚世界的“9.11”事件,2002年內地的政經影響力開始影響全球,2003年出現了“非典”以及到現在都沒有結束的伊拉克戰爭,2004年底又發生了一場海嘯。我突然感覺得到,自己到了有許多話該說的時候。這張唱片收錄了我七八年來從30多首歌曲中挑選出來的創作。我覺得創作者必須觀察時代的變化,找尋一個作為創作者自己的結論。

  這次的音樂我選擇獨立製作,因為我覺得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回歸到音樂最初的生命。我相信現在的國際“四大”唱片公司用不了兩三年就會變成“一大”。Ipod的流行讓我們看到,科技公司正在用音響的方式取代音樂公司。Ipod裏面可以裝10000首歌,我們誰需要隨身攜帶一萬首歌?今天在整個世界,音樂已經變成了資訊而不是心靈的產物。隔了10年才出專輯,也是因為我總是遇到創作的瓶頸——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停下來,去生活中吸收養分。《傾城之雨》是為了白曉燕命案寫的,但它也同樣適合前段時間發生的海嘯。據說有5萬兒童就在這海嘯發生的短短幾個小時中喪生,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,我想平安是所有人的心願。我會把自己這張獨立製作的唱片第一筆版稅1萬美元捐給北京紅十字會,並希望由他們把這筆款項轉交給印度洋海嘯的災民。

  有句古話‘否極泰來’,經歷了非典、伊拉克戰爭以及最近的一場大海嘯,我相信2005年會是一個好年。

□羅大佑/《生活月刊》2005年第3期 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