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

從摩托車修理工到鹿港小鎮


羅大佑第一張創作演唱專輯中的主打歌《鹿港小鎮》,一直被認爲羅大佑最重要的作品。尤其是當時羅大佑的歌詞中的敍事風格,成爲他作品中最令人矚目的元素。而羅大佑一些非敍事的歌詞創作,影響力都遜於其敍事性歌詞。

而所有的敍事性歌詞中,寫得最好的,影響最大的就是這首《鹿港小鎮》。而羅大佑本人在1984年的時候,也公開承認,自己的詞比曲寫得好。

本文就是希望從歌的故事的角度,讓網友們更深一部地了解《鹿港小鎮》的不凡之処。

在《鹿港小鎮》中,羅大佑顯然在敍述一個從鹿港來到台北的年輕人,對都市生活的失望的心情。尤其是同時刻畫了傳統和現代邊緣人們的迷惑感。

羅大佑在2002年出版的《童年》一書中,這樣談到《鹿港小鎮》創作。

他說,大六那年我上台北見習,當時十大建設已經完成了,台北的農村景觀迅速地消失了,我從台中上來,有一種失去純樸生活的感覺,所以就創作了《鹿港小鎮》。

羅大佑說:“其實到台中去讀書,也是一種很好的體驗,如果我一直留在台北,就沒有辦法寫出這樣的歌。”

他說,我不是鹿港人,這首歌是我借題發揮,描寫鄉下的孩子來到台北花花世界的撞擊,我相信連在台北長大的我都有這種感覺,那麽對於真正鄉下的孩子一定衝擊更大。

羅大佑這段對於《鹿港小鎮》的創作談,讓我們看到羅大佑確實是希望描寫這種都市化和文明帶來的衝擊。

但是,筆者現在回憶起來20年前第一次聼這首歌的時候,除了羅大佑上述感覺,印象很深刻的除了“台北不是我想象的光景天堂,都市裏沒有當初我的夢想。”還有一句就是“當年離家的年輕人...歸不得的家園。”

這后一句歌詞,加上不斷重復的“台北不是我的家”,顯然道出一個外出的鹿港青年,來到台北無法回家的狀況。

因此,除了人們普遍認同的現代化帶了的衝擊以外,一定還有“歸不得的家園”的敍事性在裏面。

本站早期版曾認爲,《鹿港小鎮》中的鹿港,實際上指的是大陸,這名鹿港青年實際上是來到台北的大陸人。在當時台灣青年中盛行的“思鄉”情結中,確實彌漫著這種囘不了家的情緒。早幾年的楊弦為詩人余光中詩作譜寫的歌曲,就充分説明了這一點。而《龍的傳人》的作者侯德健也一再表明,他們的所有教育都告訴自己是大陸人,但他們卻從來沒有去過大陸。

但是,如果這名鹿港青年是暗喻來自大陸的青年的話,那麽這首《鹿港小鎮》的敍事性其實還不是最強的。而當筆者了解了羅大佑創作《鹿港小鎮》最原始的雛形的時候,筆者深感這首《鹿港小鎮》的精妙之処。

羅大佑是這樣介紹《鹿港小鎮》的雛形的:

我寫《鹿港小鎮》的一個主要刺激,是我在見習的時候,有一次去修摩托車,看到一個工人,他跟我聊天,說在鹿港老家偷了兩萬塊錢到台北來闖天下,要讓家鄉的人看他飛黃騰達。結果,在台北跟朋友吃喝玩樂把錢用光了,什麽關係也沒有攀到,只好修理摩托車,也沒有臉回家。

羅大佑解釋說:“我在《鹿港小鎮》中寫了一句‘歸不得的家園’,其實高速公路那麽快,兩個小時就回去了,我要表達的是那種沒有臉回家的感覺。”

《鹿港小鎮》的這個雛形,對欣賞這部作品極爲重要。因爲,有沒有臉面回家,其實也是當時在外華人的很重要的特徵。在1989年,羅大佑出版的電影原生大碟,就冠名《衣錦還鄉》。可見這種華人的臉面問題,羅大佑是非常關注的。

在述及《鹿港小鎮》的時候,羅大佑還說:“例如我們從小學、中學讀到大學,然後考慮要不要出國?許多出去的人書也念了,最後發現念的不夠好,只好在餐館裏洗盤子,沒有臉回家。”

他進一步說:“也好像一些中南部的人來台北打天下,發現台北不是想象中的黃金天堂,卻也無顏回去見江東父老,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經驗。”

這樣一來,羅大佑實際上透露了《鹿港小鎮》的兩個主題,一是現代化帶來的衝擊,另一個就是華人的“衣錦還鄉”的傳統。

但是,《鹿港小鎮》明顯還存在著一個第三主題,就是“鄉愁”。而這種“鄉愁”卻又是鑲嵌在上述兩個主題之間的。

羅大佑說,我的籍貫是苗栗,父親是苗栗縣的客家人,母親是台南人,從小住在台北。

“五、六嵗時,父親到宜蘭醫院當内科主任,家就遷到宜蘭,後來回到台北,又搬去高雄,大學在台中讀,實習時,又回到台北。”

羅大佑說:“整個飄來飄去的過程,使我有種遊子的情懷,於是就寫了《鹿港小鎮》。”

因此,我們發現,《鹿港小鎮》所蘊含的創作素材是極爲豐富的。整個歌詞的敍事,卻蘊含著多維的元素。和羅大佑後來的意向堆砌的歌詞相比,《鹿港小鎮》所展現的立體性、耦合性,讓我們20年來每一次聼都有強烈的衝擊力。

除了上述的三個主綫外,《鹿港小鎮》中也不乏和音樂元素結合良好的精彩之処,比如搖滾味很濃的“台北不是我的家”,就是全曲的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。

羅大佑把《鹿港小鎮》的創作,歸結為這麽一句話,可以看出當時羅大佑創作上的用心:

“這種動機其實很單純,就是從自己的經驗帶出一種感覺,然後將他發展出去,成爲一種普遍的經驗和感覺。”

在羅大佑的創作中,其實類似《鹿港小鎮》這樣的具有完整敍事,又蘊含豐富立體的多維元素的作品並不多見。最近的一首《舞女》有這樣的特質,但是和《鹿港小鎮》相比,格局卻顯得太小,這需要羅大佑本人加以總結。

《鹿港小鎮》證明,流行歌曲是可以非常文學的,但卻需要作者有著非常好的文學積累,這也是筆者對羅大佑的期許。

沒有留言: